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光刻机做不出来,中国还有多远?任正非:不用大学和研究机构操心

2023-03-10| 发布者: 浦江新媒体| 查看: 135| 评论: 1|文章来源: 互联网

摘要: 图为光刻机众所周知,荷兰阿斯麦生产的光刻机目前是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机器,其旗下的EUV极紫外光刻机全球......
软文代发平台

图为光刻机

众所周知,荷兰阿斯麦生产的光刻机目前是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机器,其旗下的EUV极紫外光刻机全球占有率100%,跻身全球三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之一,这时就有人会问为什么科技发达的美国,没有研发出这种先进的光刻机?

其实,此前研发先进的光刻机不单单靠一个企业或国家就能完成的,而是整个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果,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,仙童半导体发明掩膜版曝光刻蚀技术,由此掀开了光刻机研发的序幕。后来阿斯麦在长达36年的发展历程中,致力打造一条自己主导的光刻机产业链,进而垄断整个全球市场,在这条产业链中,有90%的关键部件来自国外而非荷兰本国,阿斯麦在这条产业链中充当的角色是,负责光刻机的模块集成和设计研发,就单这一环节,阿斯麦就控制了整个产业链。

图为芯片

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,就是美国政府为何能够施压阿斯麦公司,禁止向中国供应光刻机,原来阿斯麦在控制全球光刻机产业链上游的时候,参与了收购美国企业,但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,一是必须在美国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,二是阿斯麦要保证光刻机55%的零件从美国进口,这为日后美国管制阿斯麦出口光刻机埋下了伏笔。

未来的几十年里,除了手机、电脑之外,其他领域也对芯片的需求十分巨大,比如汽车、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等,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市场,光刻机的研发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,不过芯片是一个高端制造业的集成表现,既需要基础科学的支持,又需要市场产品的研究。

前者是高校和研究机构,做的是基础理论、技术和材料的研发工作,这些大多数在短期内是见不到成果的,这是一个很长的研究过程,可能5年、10年甚至更久都无法突破,这个只有让无功利心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来做。后者是企业,做得是产品、技术、设备的研发,因为企业身处市场,明白消费者需要的具体产品是什么,可以有方向、有定位地去做好产品,这就是大学和企业所做的工作不同。

图为任正非

因此,任正非就对国内的C9高校的校长们说,当前光刻机被卡脖子,只是工程上问题,不需要国内的大学去操心,你们搞好基础研究就行,我们自己去搞工程。对于任正非而言,他有信心华为在两三年内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,光刻机事实上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。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| 收藏

最新评论(1)

Powered by 浦江新媒体 X3.2  © 2015-2020 浦江新媒体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