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一个北大“学霸”的炊事班故事,很“上头”!

2022-10-11| 发布者: 浦江新媒体| 查看: 135| 评论: 1|文章来源: 互联网

摘要: “如果灶台是我的战位,我没有理由拒绝。”我叫小马,是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学生。我刚刚从海军退役,在......
一次性吊带 http://www.tzlift.com/hxbdd/209.html

“如果灶台是我的战位,

我没有理由拒绝。”

我叫小马,是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学生。我刚刚从海军退役,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,我是一名炊事兵。

请别急着对我的经历吐槽,或是哑然失笑。从医学生的白大褂到炊事班的白大褂,其实是一段极为珍贵的成长过程。

以下是我的故事。

“痛并快乐着”

那是2020年,还是在校生的我认识了两位退役的师兄,他们一位来自火箭军,另一位来自海军。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气质、作风与其他同学有明显不同,那股雷厉风行的劲,让我很震撼。

当时我就认定了:“部队可以改变一个人。”

我就是那个需要改变的家伙。虽然从小就成绩很好,但我缺少磨炼,遇事缺少主见,而且我还有一副北方小伙中少有的瘦弱身板……

我的哥哥比我早一年入伍,比我壮一圈的他说自己差点没扛过新兵连。这反倒更激发了我当兵的渴望。

报名之路颇为顺利,而且从役前训练开始,我就成为了央视网纪录片《新兵请入列》的拍摄对象之一。

看上去时代的聚光灯已经打在我身上了,我做梦都是自己驰骋大洋、守护海疆的霸气画面。

我那一批北大有22人参军,7人奔赴海军。

·奶奶特别支持我当兵。

果然如我哥所言,新兵连“痛并快乐着”。

先说“痛”吧。一开始我的军事科目没有一项及格:跑步被套圈,引体向上只能拉一个,手榴弹总是在及格线前落地,战术匍匐时班长说我“像毛虫在蠕动”。

我最大的“噩梦”是单杠,挂杠的几分钟无比漫长。

其实更难的是适应紧张的节奏——集合点名、整理内务、队列行进等,我不知道因为“慢”被训斥了多少次。

·同连队的战友在挨训,请据此想象我挨训的画面。

打扫卫生要目之所及无污渍、触之所及无尘土,工具要摆放整齐如队列,内务要棱角分明平如纸,答“到”要干脆利落声如惊雷,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重塑了一遍。

在新兵连,没人在意你来自北大还是蓝翔,不及格就得加练,直到有个兵样。

最后的结业考核,我以全项合格的成绩成为了区队长口中的“全能选手”。

·在《新兵请入列》中能看到我拆枪的麻溜动作,这算是我在新兵连的高光时刻。

“北大来的新兵

考试不理想?”

海军的“新训期”很漫长,三个月的新兵连之后,我又进入学兵连学习专业。

作为一名所谓的“学霸”,我很期待在学兵期间证明自己,结果却挨了“当头一棒”,第一次理论考试就考砸了。“北大来的新兵考试不理想”的消息让部队领导都很诧异。

之后我才明白,部队的专业学习和考试必须“一字不差”,容不得一丝马虎。这种对精准的要求,是我在上学期间从未经历的。

最令我难忘的是最后一次专业考核。考场设在操场的草坪上,学兵们坐在地上、趴在小凳上答题,一不注意试卷就会被风卷飞。

这样的考试不仅考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,也是对意志力和心理素质的考验,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“兵味”。

·大概就是这样的画面。摄影:黄海

经过五个月的专业学习后,我和战友道别奔赴下一站。

如今培养一个士兵真不容易啊,下到基层连队时,我从军的第一年已经过去8个多月了。

被分到了炊事班

新单位很偏很小,附近荒无人烟。

我一度想起了《士兵突击》中的 “草原五班”,那里是老马班长口中“好兵的地狱,孬兵的天堂”,也是高城说的“训练部队宁可绕道都要来的休息之地”。

一个更大的“打击”来了——我被分到了炊事班。必须承认得知消息的瞬间很“上头”,我一个专业兵为啥变成炊事员了?

单位领导找我谈话,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缺一个炊事员已经很久了,小散远单位调人不容易,都指望着来新兵“补缺”。领导说,如果我不愿意也可以回本专业工作,他让我考虑考虑。

我一宿没睡。

以前我以为当兵就是整天摸枪打弹,各种帅气的战术动作等,现在我才知道,一支军队的运转是由很多琐碎的岗位平凡的工作构成的。

我没有理由认为“北大来的新兵就不该去炊事班”;我更没有理由认为“去炊事班就是耽误了自己”。

无论我之前来自哪里,高考多少分,穿上军装我就是一个士兵,如果灶台是我的战位,我没有理由拒绝。

·图片来源:南陆一号。

所谓的成长

在进炊事班之前,我最擅长做的是“煮方便面”。

当一名合格的炊事员,比想象的难多了。我花了整整90天跟班学习,从最简单的洗菜、切菜、配菜做起。

我要熟知如何储存各种调料和食材,如何在不同季节搭配菜肴,如何制作各种菜肴主食,并掌握熟练的刀工,更要懂得荤素协调,营养均衡……

深深记得当我终于独立完成一道菜,战友们夸我“北大来的兵就是不一样”时,那种特别的喜悦。

这一年我评上了“四有”优秀士兵,拿到奖章那一刻我眼眶湿了,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。

在我退伍之前,北大校友、航母女兵王心仪的新闻刷屏了。有人问我:跟她相比有遗憾吗?我很认真地回答:我唯一的遗憾是两年的时间太短暂。

在炊事班的日子,我也经历了独一无二的青春。

因为远离城市,那里的夜空有无数的星星,晚上站岗的时候,能听到围墙外农田里潮汐般的蛙鸣。

那里的战友特别可爱可敬,有位分队长告诉我,他孩子7岁了,父子总共只相处了500多天。军人的付出那么平凡又那么荣耀,如果不当兵,我永远也不能真正了解他们。

如今我已退役,将继续自己五年制的“医学英语”专业的学习,我将带着部队给予的“弹药”奔赴人生的下一场“战斗”。

别再问我

“值不值得”

我的很多从军的校友,其实都分到了平凡的岗位,并没有说北大来的就一定要上航母、开坦克、当号手。

穿上军装我们就是一个兵,光荣在于平淡,艰巨在于漫长。

别再问我“当兵到炊事班值不值得”,别再以为“部队埋没了我”。我愿意用哨位君在《我找不到当兵的意义》一文中的一段话,作为结尾,也作为回答。

“我们总是歌颂伟大,歌颂英雄。我们认为当兵的意义在于我们与普通人不一样,我们不平凡。

但大多数时候,我们不伟大,我们不是英雄,我们没有做出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。

只是因为需要有军人,所以我们来了。这个岗位可能很苦,可能也不那么苦;可能很累,可能也不那么累;可能很危险,可能也不那么危险。

但是这个岗位不可或缺,必须要有人在这里。

别人不来,我来了。为你站岗,替你站岗,这可能就是当兵的意义。正如大山里的哨兵,他替人去承担了寂寞,承担了无聊。

替别人承担生活的无意义,这也许也是一种意义。”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| 收藏

最新评论(1)

Powered by 浦江新媒体 X3.2  © 2015-2020 浦江新媒体版权所有